笔下文学 > 仙侠修真 > 华娱激荡年代 > 第二百七十八章 《象棋的故事》拍摄日常

第二百七十八章 《象棋的故事》拍摄日常(2/3)

上一页华娱激荡年代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长影厂原本是亚洲最大的电影制片厂,可也是没有熬过去,当然了,目前还是在改制,算是没有完全倒吧。

现在的北影厂摄影棚,是在太平庄。

70年代搬过来的,就这个年代也能想象出来这里面的建筑样式。

红砖楼,看上去确实有些老了。

还有一座飞马凋塑。

说真的,这个玩意有啥用,于河伟自己也不知道。

直接往说好的摄影棚走。

据说,在新版《红楼梦》拍摄完毕之后,就要关闭几个摄影棚了。

那么,现在来这里拍戏,大概就是沉放的这部片子,所以这些摄影棚才保留下来的吧。

看着,想着,于河伟来到了地方。

“于老师,你好啊。”

“哦,沉老师,你也好啊。”

“别,别叫我什么老师了,我这岁数。”

“这跟岁数没什么关系,你现在是片子的一把,你是老师。”

“哈哈……咱们别在这儿纠结这个问题了,还是说说戏吧。”

“好,之前发给我的剧本,我只是大概的看了一下,这个角色是……”

“卧底,要伪装的非常好的卧底。”

“就是说,我要对自己的同志狠一些呗?”

“于老师果然专业。”

“过奖过奖。”

没想到,这个沉放竟然如此的简单直接。

于河伟原本还以为这个实力兼具偶像的沉放,可能会是一个不太好说的家伙。

这种人娱乐圈内可太多了,少年得志,卡位不断提升,然后人就飘了。

真的,这种例子多的数不胜数。

而且,就沉放之前接受采访的时候,他的很多表现,都有一种嚣张跋扈的感觉。

可现在看来,人还不错。

更加有意思的是……

“于老师,咱们都是东北老乡吧。”

“哦,对,我是抚顺人。”

这怎么了,还要拉近关系吗?

像沉放这样的大导演,还要跟自己拉关系。

哈哈……

于河伟这货内心也是够狷狂的,表面上却一点儿也不表现出来。

毕竟,就影视圈而言,东北老乡太多了。

可接下来,还是让于河伟吃了一惊。

“口音上,听不出来呀。”

沉放的话,让于河伟有些高兴,毕竟,多年的表演生涯,自己在台词上没少下功夫。

也许是因为影视圈里东北老乡太多的缘故,所以,很多东北演员都有一个这样的想法。

我说的就是普通话呀。

我哪有口音啊。

我口音还重!?你口音才重吧!

这事儿吧,于河伟自己都想笑。

他是真的克服了口音的问题,许多导演都听不出来,他是来自东北口音最重的一个省。

但这次……

“于老师,这次口音上得有,确切的说吧,我要的是龙江的口音,因为你这段戏,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龙江。”

原来是这么回事。

自己通过努力搞定的口音问题,标准的普通话台词功底,现在要变一下。

这个……说真的,其实这不容易。

“没问题!”于河伟还是一口答应了。

说真的,有些草率。

龙江的口音是很轻的,可以说非常的接近标准普通话。

但,越是这样就越难,因为只是有那么一点儿口音嘛,这个度很难把握。

可不管了,就眼下跟沉放接触的这几分钟时间,于河伟就觉得这部电影会很靠谱。

就说这个口音的问题,这就是一个细节。

很多导演并不会特别注意这个,但如果是注意到这样的细节。

可以说,这个导演比较有东西。

之前中国足球冲出亚洲的时候,那个方便面头型的教练有一句话嘛。

细节决定成败。

就这个话,后来还被很多人批判来着。

讲真,要是落在一项工作上,如果不注重细节,怎么可能会成功呢?

就好像电影,这玩意拍的就是细节。

每一个镜头里面,都有无数的细节存在,灯光,布景,甚至镜头内的任何一个细小的东西,其实都能产生影响。

就好像两人坐在一起,如果他们中间多了一条线,那这个镜头就是暗示两人有隔阂。

拍电影真的要注重细节,如果做不到,最好别拍。

于河伟对沉放影响如此只好,可这个时候,来了一个大长脸。

“于河伟老师。”

“哎呀,别别,姜汶老师,我得叫您老师,你叫我老于就行。”

姜汶出现了。

之前得到的信息,于河伟知道,自己将会跟姜汶演对手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华娱激荡年代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