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又写着一行小字:岂不闻,鹤蚌相争,渔翁得利?皇上且静待时机,以臣料到,官卓成是断无入主中书之可能。
看完折子,凤九渊有些发懵,却又不好问武定中是怎么回事,便将折子搁到一边,问了问送行的情况之后,便将武定中打发下去了。
思菊看过折子之后,也极是纳闷,道:“什么叫他山之石?谁又是他山之石?这个老夫子,走便走呗,还打什么哑谜?他岂是不知道你最讨厌猜这些东西了?”
凤九渊道:“我觉得,老夫子是告诉我,让我不要介入朝局的争端,要做个得利的渔翁。这鹤么,便是武定中、路德文、阿布都和刘挺等人,蚌么,自然就是那官卓成了。他们相争是势所必然,我不明白的是,这个渔翁要怎么当,又怎么才能最终得利?”
思菊却摇头道:“不,我却觉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话才是重点。在我看来,玉就是朝廷,这他山之石……我实在想不透到底是什么。”见凤九渊也不得要领,就道:“要不,我去个通讯问问程伯伯?”
凤九渊道:“去什么通讯?老夫子从不用信鸽这种东西。再说,他要是真想说,在折子里就已经说清楚了,何必费上这么大一番周折呢?”
思菊喃喃地念着他山之石,也不知怎么一种福至心灵,眼睛一亮,道:“会不会是……”后面的话到底是没有说出来,而是拿起笔,挪过一张纸,在上面写下了一个人的名字,问:“程伯伯会不会是让你用他来破开朝廷的乱局?”
周密之!?
凤九渊看着这个名字,暗道:“老夫子也知道我培养周密之的用意么?以周密之的才具,出任首相是绰绰有余,只是威望还不能慑服众臣,便是我将他抬了出来,怕也破不开这乱局吧?老夫子说的他山之石若不是指周密之,又会是谁呢?”越想,越觉得这他山之石就是周密之,便问思菊:“怎么破?怎么可能破得开?”
思菊道:“这个我也不知道了!”
凤九渊道:“要不这样……”说着,拿起笔在纸上写划了起来,思菊见他写着:官卓成升任核审部尚书,闻越出任大都督。写完后,他问:“如何?”
思菊道:“你若是问禁卫军右卫将军刘思菊,我便说:一切听从皇上圣裁。你若是问凤鸣宫都管女使刘思菊,我只能说:对不起,后宫不得干政,你还是问大臣们罢。但你若是问……嗯,私下里问我的话,我便说:或许是个办法!”
凤九渊高兴得哈哈地笑了起来,道:“去吧,派个人宣华子启……”
官卓成升任正三品衔核审部尚书的诏命一下,反对派的大臣似乎看到皇帝屈服的迹象了,都说这是为官卓成入主中书铺路了。也有说,在宣布官卓成荣膺下一届内阁首相的诏书还没有颁布之前,说一切都为时过早,还是先看看情况再说。
但关于闻越的任命,也立时让满朝上下昏了头。
大都督之位不是内定给周密之的么?怎么突然给了闻越呢?那周密之又该作好安排?
一时间,很多人都猜不明白,皇帝这两道人事任命的诏书后面又藏着什么阴谋。
没过两天,内阁接到来自驻联合抵抗军全权特使史箴的荐举表章,他荐举周密之竞选下一届内阁首相。
周密之是以副都督身份,加兵部尚书衔统帅和指挥联合抵抗军旗下所有陆战士兵作战的最高军事主官,也是凤凰界委派至联合抵抗军的最高级别官员。虽说史箴同为正二品级别,但在具体事务上,却要归周密之节制。正是这样,满朝大臣都才断定周密之必是大都督府改制之后的第一任大都督人选。也不知史箴哪根筋不对,竟然把周密之给拱了出来,让他参加下届首相的竞选,这顿时让中京城炸开了锅。
有人说,周密之是大将,不是文臣,没有资格竞选首相。可也有人说,周密之挂着兵部尚书衔,那就表示朝廷肯定了他文臣的身份,那他就有资格竞选首相。也有人说,周密之若是入主中书省,怕就会开启将领干政的先河,不是什么好兆头,应该坚决予以制止。
史箴的这份举荐表章一上,形势陡然急转,包括武定中在内的所有内阁大臣,都有意无意地放出消息,声称他们会支持周密之。
即便如此,也不足以令周密之获得竞选的胜利,但却足以打乱反对派的阵脚了。
为何如此说呢?
首先自然是因为周密之在军队里拥有崇高的威望,他担任首相,军方上下自然是全力支持的。其次,周密之深得皇帝信重,虽说他并未得到皇帝的提名,但在这般诡异的局势之下,他既参加竞选,皇帝必然是全力支持的,如此一来,又给他增加了几分胜算。第三,周密之是已故太傅师若般的学生,而在反对派里,师若般有着极高的影响,很多人都是师若般的门生故吏,周密之的参选,无疑会使他们分化。第四,周密之还有个身份,是神拳宗师鲁观海的关门弟子,鲁观海在江湖上声望极高,他这一参选,大半个江湖都会支持。而江湖门派也地方豪强和官府关系错综复杂,受他们的影响,某些原本支持官卓成的地方官怕是也会转向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