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为了读书,努力了数代,沈进士和沈秀才不希望学堂的学生,只知四书五经,不知山川河流,城池疆域,人间百态。
农家子弟生来贫寒,不能像富家公子那般出门游历,见多识广,他们只能多读书,读各种不同的书,在书中领略不同的事与物,开拓心胸和眼界。
只是,书籍对贫家子弟来说,是奢侈的。
如沈家,努力了数代,到了沈青山一辈才出一个秀才。
而沈青山能够入京赶考,还是羲和乡君在山中发现了千金菇,才有盘缠入京。
陛下,小乡君购置书籍,也是用心良苦啊。”
元隆帝却说,“你处处替羲和说话,可是她许了你什么好处?”
“老奴冤啊!”魏公公连忙下跪,“羲和乡君爱国爱民,老奴见她为津西教化一事烦恼,忍不住多说两句,并非收了好处,还望陛下明查。”
元隆帝轻哼,“你们倒是护着她。”
“她值得!”谢皇后喝着冰露,“陛下,羲和现在还小,过两年,她经历得多了,你在这般抠搜,怕是会请不动她的。”
“她敢?”
谢皇后笑了,“高祖力保血脉,留下传承,无非是想有朝一日,血脉后辈能够横渡东海,进入蓬莱之地。
可高祖已离开蓬莱多年,后辈血脉稀薄,想进蓬莱认祖归宗怕是不易。
而羲和,是玉衡道君的亲传弟子,蓬莱那边肯定知晓。”
元隆帝懂了。
高祖一脉,想在蓬莱认祖归宗,还需羲和从中引荐。
“皇后,并非朕小气,而是担心沈家骤然富贵,佐了心性。”
“陛下说什么,便是什么吧!”
元隆帝顿时一噎。
魏公公见皇帝吃瘪,忍不住偷笑。
哪知,他刚笑,便接到了元隆帝的刀眼,只好连忙收敛笑容。
“沈家大家郎可是连中三元,是凌江府唯一的三元秀才?”元隆帝转移话题。
“是的。”魏公公脸上带着笑意,“那沈长枫,老奴见过,长的是一表人才。”
似乎想起什么,魏公公又道,“当初,帝师还曾给他们写了举荐信呢,如今看来,怕是用不上了。
听小乡君所说,沈家大郎这会儿,应该是在府学求学了,两年后会参加乡试。”
元隆帝沉吟片刻,“明日,你走一趟藏书楼,让管事挑三百本书籍出来,另送与羲和吧。”
书肆的书籍,未必什么都有。
藏书阁却不一样,聚集天下所有的书籍。
元隆帝的打算,明珠不得而知,此刻她在灶房里,继续研究新品种。
可惜,她在美食一道,实在没什么天分,只能靠嘴巴指挥。
好在厨娘给力,明珠说的,她都能很快理解,并付出相应的行动。
“乡君,林家姐弟问,明天是否送来三车?”
明珠抬头,“不用。”
“那奴婢这就去回复他们。”
丫鬟正要转身的时候,被明珠叫住了,“等等!”
丫鬟停下脚步,看着明珠,等待下文。
“告诉她们姐弟,明天不用送来了。”
“乡君,以后都不用青微草了是吗?”丫鬟问,“还是先暂停两天?”
“本乡君另有打算,你告诉他们姐弟,先把摘取的青微草洗净等着,过两天会有人联系他们。”
“是!”
丫鬟走后,红英和碧青,还有路女官纷纷看了过来。
“路女官,明日你同洪大人去稻花村找村长,寻一块空地,搭一个简棚!”明珠下达指令。
路女官问道,“乡君想要什么样的,是需要靠近水源,还是地势平整地方宽敞就行?”
“要求地势平坦宽敞,靠近水源!”
“奴婢这就去找洪大人。”
明珠继续,“碧青,准备木桶和大锅等用具,明日拉去稻花村。”
“绿豆粉好似没有了,奴婢这就出去买。”
碧青离开后,红英看着明珠,“乡君,奴婢呢,奴婢做什么?”
“你明日去一趟皇庄,让他们拉两车万牲草去稻花村,另外……”明珠停顿了一会,“晚饭过后,我给你一份名单,你按照名单安排送东西。”
翌日一早,大家各自忙碌。
红英看到名单上的人名和府邸,丝毫不敢怠慢,亲自盯着,反复强调和确认无误后,才让丫鬟提着东西出门。
这天早上,帝师府,瑞王府,谢国公府,潘府,胡尚书府,还有吴府,同时收到一份青玉糕、一份荷花团子、一份千层煎饼、一份绿粉,一份干粉条,一份鲜花饼。
六份吃食中,有五份是青微草做的,另一份是明珠从家里带来的。
各家收到东西的时候,反应不一。
其中,帝师府的反应最为正常。
房门一听是羲和乡君送的,二话不说便提着东西去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