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人一共育有一儿三女,大女嫁做商人妇;二女嫁到隔壁镇,丈夫是个秀才;三女嫁得最好,丈夫是个举人,在县学做夫子。
陈家学堂有今日的口碑,陈老秀才功不可没。
另外,陈举人的长子,打算参加下届的乡试。
老爷这两日,跟陈秀才聊得还不错,据说两人还相互鉴赏了文章。”
说话间,两人已到驿站。
“乡君。”苏公公迎了上来,“热水已经备好了。”
明珠‘嗯’了一声,去了净房。
沐浴出来之后,对苏公公道,“田洲知县好说话吗?”
“田洲知县年事已高,再过两年便会告老还乡,据说他告老的折子已经递上去三次了,不出意外,应该很快就能退。”
做知县做到退休,说明他没什么背景人脉。
“打声招呼,让他知道我们的存在就行,其他的顺其自然。”明珠开口,“镇长也是一样,不必刻意讨好。”
“是。”
“准备一下,明日返回津西。”顿了顿,补充道,“让赵竹林在附近租一座院子,方便伙计落脚。”
苏公公得了吩咐,立即去找赵竹林。
“苏公公!”正在吃东西的赵竹林,看到苏公公来找自己,连忙放下碗筷站了起来。
苏公公压了压手掌,示意他别动,“乡君明日返程回村,让你在附近租一间院子,供伙计落脚。
不出意外,这条路开春后便会热闹起来。
乡君在镇上和县里置办了田产,以后肯定会开铺子。”
赵竹林不笨,立即听出苏公公的言外之意。
乡君产业越来越大,想要混出头就必须把事办妥办漂亮。
“话已带到,咱家便不多留了。”
送走苏公公后,赵竹林立即琢磨了起来。
乡君让他在景田租院子,意味着景田这条路是需要经常走的。
这次过来买酒,除了过年用,也有试水的意思。
酒水利润高,乡君又有船,如若试水成功,年后肯定会继续进酒。
光是走望江楼、周生家这两条路子,乡君都不可能亏本。
另外,乡君还有近乎千亩的菘菜……
赵竹林越是琢磨,越觉得自己机会来了。
乡君正值用人之际,他得好好表现,不然日后人多了,可就难出头了。
临近傍晚,沈青山和沈镜之回来了。
明珠见他们微醺的样子,立即叫路女官准备醒酒茶。
“爷爷,爹爹,斗诗宴好玩吗?”明珠问。
“挺有意思的。”沈青山抚着胡子,“明年三月,我们沈家也要办一场踏青宴,吟诗赏花,举杯饮春风!”
“不用等到三月,正元节便可以办,吟诗猜谜、举杯赏花灯,到时候……”想到学堂,沈镜之来了主意,“学堂的开山宴,不如就定在正元节当天吧。
白日吃宴,晚上猜字谜赏花灯。”
“爹爹这个提议不错。”明珠赞同道,“开山宴和正元节一起办,得热热闹闹才行,灯谜、汤圆子、花灯、酒,一样都不能少。”
“还可以再加一个舞狮子。”沈长佑从外面走进来,“吉时揭红布,得有狮子队采吉才热闹,不然干巴巴的,没什么看头。”
“大家都爱看戏,再请一个戏班子?”沈长岳紧随其后。
沈镜之看向明珠,“二郎三郎的提议,你觉得怎么样?”
“ 二哥和三哥的提议很好。”明珠给与肯定,“只是经费方面,得控制一下。”
“……”
“还有,何时进新房?”
“……”
“年前进,还是年后进?”
“……”
“年前进的话,办乔迁宴来得及吗?”
一连三问,把几人给问住了。
大家都想年前进新房,可新房到现在还没完全搞好,很多东西都没准备。
眼下已经十五了,再过几天,大家陆陆续续杀年猪,那时候进新房就会很仓促。
可若是不进,在竹楼过大年貌似有些‘惨’。
见大家不吭声,明珠开口道,“还有几天就要杀年猪了,现在进新房的话会很仓促,也没时间安排乔迁宴。
我的想法是,选个黄道吉日,放个鞭炮,请二爷爷一家过来吃饭,就当是暖房了,乔迁宴就不办了。
年后的开山宴,肯定要大办,现在很多东西都没准备,加上二哥三哥要下考场,闹哄哄的影响也不好。”
明珠看向沈镜之和沈青山,“我的提议,爷爷和爹爹觉得可行吗?”
“不办乔迁宴,感觉少了点什么,可要是办嘛时间又太仓促,招待不周的话,难免落人话柄。”
沈青山坐直身子,目光落在沈镜之身上,“年前进还是年后?
年前进,便不办乔迁宴了,选个黄道吉日,叫你二叔一家过来吃饭就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