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有所谓罪过。不然狄咏口嗨西夏这种谈不上情义的,那就算不得罪过了,西夏也不可能来使责问。
但萧罗口中也不饶人,毕竟责问,问罪,就是要居高临下的,开口说道:“你身为宋枢密使,何以出言不逊啊?”
狄咏要开始解释一下误会了:“燕云,故土也!你辽人窃居这么久,岂是兄弟之间可以做的事?我如今有铁骑五万,步卒数十万,终有一日,要踏破燕京城,收复故土!若非朝堂朽木为官,岂能容得你今日到此放肆,早已把你头颅割下来祭了大旗!”
萧罗愕然当场,这是他真没预料到的,他之所以来赴这宴,就是宋国信所与鸿胪寺的人与他说,宋人皇帝让狄咏先来给他解释误会,他便以为狄咏真是来解释误会的。
不仅如此,便是在辽的时候,派他这个差事,朝堂上下,乃至皇帝,都告诉他萧罗,此番去问罪,肯定能得好处,宋人向来如此……毕竟宋人理智的多,知道自己有错在先。
没想到狄咏一番言语竟是这般,那萧罗岂是受气的人,已然起身,指着狄咏就骂:“你这厮,好胆!我大辽披甲百万,皮室军三十万骑,纵横天下,岂还怕你们宋人,有胆就来!咱们战阵上见,不教你身首异处,便是我萧罗枉为了人!”
狄咏是来解释误会的吗?
显然不是!
狄咏是来让辽人知道自己喊打喊杀,不是说笑。怎么让辽人都知道这不是说笑呢?这不有一个辽使吗?一个喊打喊杀的辽使,把这事带回去,告诉所有辽人就好了。
辽使萧罗,气呼呼回去,大骂狄咏狼子野心,意欲夺燕云十六州。
这不,辽人就知道了。
所以狄咏还得继续针锋相对:“但得某掌朝堂大权,待得某为宰相,你自等着某百万大军就到,且看看你是那辽军之中哪一部小将,守得哪个小城池,也敢在某面前大言不惭!”
萧罗破防了!
辽国韩王之后,军阵功勋弟子,却从未得过真正功勋,还未建功立业,哪一部小将说得真是事实,他与狄咏比前来,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你!狄咏,我此生若不杀你,誓不为人!”萧罗起身一语,转身,就走了。他是来听宋人道歉的,不是来听宋人耀武耀威的,奈何在人家地盘上,人家若是不道歉,那也不能只听人家耀武耀威,更不能出手去打去杀,他是聪明人,不是愣头青。
狄咏看着萧罗气呼呼走了,也把这萧罗高看了几眼,他其实做好准备要与这萧罗打一架了,毕竟都是年轻人,这萧罗也是勇武模样。
狄咏微微在笑,倒是皇帝陛下倒霉,还得与辽使说几句好话,去解释一下误会,控制一下事态,不能真的就这么让两国打起来。
君臣二人,翁婿两个,一个红脸一个白脸,一场大戏。
然后,皇帝会发怒,大怒之下,让狄咏出使辽国,以解两国之误解。狄咏的戏,还得演到辽国去,演一出被逼无奈,满心不快,软话硬说,愣头愣脑,道歉但牛逼哄哄!
还得间接直接,有意无意,也恐吓恐吓辽人。
然后,换过年来,就该耍赖了,不给岁币了。不给钱的借口多的是,没钱,穷,发水灾,有地震,出蝗灾旱灾,反正,拖着不给,拖着拖着,就真的再也不给了!
史书记一句,岁币以此为止,宋辽平等相交。
这是皇帝的剧本,耍赖成功,万事大吉,身前身后,圣贤天子,从此老皇帝这一生天子,再也没有了一点污点,没有一点值得当世人与后代人诟病之处了,几十年皇帝,全是功勋。
但这可能……兴许……大概……不一定是狄咏的剧本!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