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都市小说 > 智能工厂 > 第二百二十八章 防城建军

第二百二十八章 防城建军(1/3)

上一章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钦州防城县,因古代竖木栅为寨城,以防外寇,故名阚寨,到了宋太祖开宝五年,也就是耶稣诞辰972周年才改阚寨为防城,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很好,你们不仅要会模仿,更要会自行研制,我听说,我们花大价钱买来的图纸还有组件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了获得德国人的潜艇技术,在这个交易上刘浩然没少花费代价,他自然不希望出什么纰漏。

更何况,这是兴华社逐渐拜托钟泱控制的重要一步。无论再怎么亲近和友好刘浩然也要为集团的利益考虑,也必须为追随自己的那些人考虑。更何况,这不是背叛,是争取自主,这也是钟泱所乐于看见的。

世界无论握在什么人手中,都注定是一种错误。而钟泱,只把自己当作园丁,天宇集团、兴华社、青竹化工、南联,这一个个实体组织,都是他细心栽培的花朵。

“是的,在图纸上,有些该抛光的地方不抛光,该做碳化处理的没有注明,而组件中有些零件更是用次品来代替,不过让我们感到佩服的地方是即使是次品,但这些零件的工艺、加工水准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有些甚至可以和我们工厂中的优良品相媲美。”

李锋的话语虽然逆耳,却是实话。兴华社现在虽然日益强大,但和德国这种老牌工业强国相比依旧显得太过稚嫩。在技术的积累、人才的储备等因素上,双方的差距难以在短时间内缩短。

要不是有着钟泱的支持,刘浩然想要取得现在的成就也是千难万难,甚至可以说绝无可能。在这一点上,刘浩然绝不会妄自尊大,只有正视现实的人,才有资格去追寻未来。现在弱不要紧,只要不断进步就足够了。

在经过这么几年地建设和展,现在集团内的很多设备。例如机床、铣床等设备已经达到了世界同等地技术水平,可公司生产出来地产品却还是不如德国。这是因为现在的不仅缺乏高等地技术工人,还缺乏精益求精地思想和严格律己工业理念。

同样地生产条件,德国人地次品为什么比别国的一等品还要好,这是德国人自身工作理念化带动下地产物。

在好友伊忠明身上,刘浩然就曾经感受到过那种专业的气质。 热爱自己的工作,关注工艺上的提升,将标准化的生产理念当作毕生的追求,正是这样的心态,让德国人成为了工业时代的绝对强者。

正因为知道这些,刘浩然才叹息着:“以前因为我们还缺乏技术工人,但随着时间地累积。我们不仅要拿德国人地技术要求标准来严格把关。更要在一些jn事装备地生产上制定比德国人更严谨和更变态地技术标准。jn事产品不同于普通产品。质量不过关是会要人命地。而且我更不想。让一件不合格地产品威胁到我们战士们宝贵地生命。”

作为南联体系内举足轻重的上位者,无论是真心实意也好,惺惺作态也罢,刘浩然都必须在这件事情上表达出自己的态度。不单只如此,更要让下属明白自己的决心,只有这样,兴华社才能走得更远。

钟泱不会一直扶持一个毫无进取心的组织,作为最早加入古会核心的陈泽,当然也有着他自己的志气与觉悟。所谓强者,先就是从意志的凝聚与专注开始,为了更为远大的抱负,这个已经三十好几的男子汉,也有了自己的进取之道。

“锋,鱼雷地仿制和研究进行地怎么样。”对于海jn的展,现在刘浩然是非常上心。自从被陈泽拿到了芯片的生产技术之后,兴华社也只能在造船业上进行新的业务拓展了。本身就专注于贸易领域的经济组织,不可能不重视海洋。

而海jn,更是重中之重。所以这次jn方的海港建设,刘浩然才会如此积极的投身于其中。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利润,更是为了巩固在南联体系内的地位。当初的政治站队失准,如今必须要进行弥补了。

他可不想再呆在姜瑞元那里浪费时间,只有南联,才是兴华社的归宿,也是他自己的归宿。

“鱼雷地研究有些滞缓,主要原因是在热动力还是电动力地问题上。对于动力装置,我们公司缺乏足够地技术和研究。而且在陀螺导向仪的问题上,由于我们地精密机械厂地技术还暂时无法达到要求,故而生产出来地陀螺导向仪还无法能达到保证鱼雷直航地要求,误差很大。不过现在已经组成了攻关研究组进行项目地专项技术攻关,按目前地进度,再过6个月后合格地陀螺导向仪就可以研制生产出来。”

“锋,你做的很不错,面对难题,就要有着迎难而上的勇气。今后你们研究中出现地主要问题你们做一下研究课题报告,对一些可以带动其他产业展地项目可以直接向我申请汇报。”看着李锋身上展露出的那种冷静以及果敢的锐气,刘浩然开怀而笑,这正是兴华社所需要的人才。

唯有不断的开拓进取,才能在岁月的冲击下保住自己的地位。

而且在技术积累上,一直都是兴华社的短板,这点就难与基础扎实的天宇集团相比较了。但在精密仪器的研制和生产上,兴华社可以先做出自己特有的拳头产品,以便于攻占那些天宇集团还没有涉及到的市场领域,抢占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智能工厂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