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仙侠修真 > 美食复苏 > 第835章 猴头菇

第835章 猴头菇(1/2)

上一章美食复苏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下文学在线收听!
小红虽然只是一只鸟,但在王胖子的心里不仅仅是一只鸟。

好吃好喝伺候着,真跟对待女神一样对待它。

在做晚饭之前,他还不忘切一小碗猪肉丝给它填填肚子。

徐来将这一幕看在眼里,也是替王胖子感到高兴。

人这一辈子总是要有点什么喜好的,不然生活真的太过于单调。

“让它自己吃吧,我们要准备晚饭了。”

徐来拍了拍王胖子的后背道。

今天的晚饭主题还是蘑菇。

只不过不再是之前的平菇,而是猴头菇。

科研人员检测过,猴头菇没有问题,除了个头大一点其他跟蓝星那边基本上是一样的。

如此,徐来便放心了。

看着厨房里堆成山一样的白色“篮球”,他也是心情大好。

篮球一样的猴头菇如果放在蓝星或者地球,那绝对是无数厨师梦寐已久的食材。

一颗管饱的快乐,想想都觉得过瘾。

“做御笔猴头吗?”

韩天明笑着问道。

御笔猴头是鲁菜,这是他擅长的领域。

碰到这么大这么极品的猴头菇,他也是手痒难耐。

“行,给你一部分,你拿去做御笔猴头。”

徐来并没有拒绝,因为难得遇到这样的机会。

“白冰洋你拿一些去炖个汤。”

“王胖子……算你继续照顾小红吧,晚饭不用你做。”

简单地安排了一下,徐来便开始制作自己的美食了。

猴头菇,其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其外形,远远望去似金丝猴头,故称“猴头菇”。

它是中华传统的名贵菜肴。

它菌肉鲜嫩,香醇可口,口感方面近似瘦肉,因而还有“素中荤”的誉称。

这也是它能够与熊掌、燕窝、鱼翅并称为四大名菜的原因所在。

zg自古便有“山珍猴头、海味鱼翅”的说法。

因此,跟它有关的菜,大多都带着“贵”或者“豪华”的标签。

而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

相传早在商代,已经有人采摘猴头菇食用。

但是由于猴头菇难得,只有宫廷、王府才能享用。

有关猴头菇的记载,较早见于370年前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书中仅仅列有“猴头菇”的名称而已。

清代《御香飘缈录》载有清官的猴头菇菜肴,并盛赞其味鲜美。

《乾隆四十四年五月节次照常膳底档》载,乾隆每天膳食中都要有猴头肴。

但徐来认为这纯粹是在放屁。

当时那个生产力,是绝对不可能让乾隆每天都吃到这么珍贵的佳肴的。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咱这位乾隆爷是真的喜欢猴头菇这道菜。

据史料记载,乾隆下江南曾到常州,发现常州府备好宴席中没有猴头菜肴,便令御厨速做猴头菇菜肴上桌。

乾隆指着猴头菇肴对众臣说:“猴头殊可口,胜燕窝熊掌万万矣,长食轻身延年。”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件事情,后来猴头菇便近乎被“神话”,多出了无数种功效。

说它是滋补养生的珍品,营养价值极高,甚至还有人编纂了民间谚语,说“多食猴菇,返老还童。”

站在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说,这显然也是在放屁。

但放屁归放屁。

猴头菇的美味,确实是有它被人歌颂称赞理由。

“宁负千石粟,不愿负猴头羹。”

关于猴头菇的菜不少,但徐来却只想到了一道。

起锅烧水,趁着水开之前的这段时间,徐来果断拿出蓉派的川字菜刀开始处理猴头菇。

篮球般大小的猴头菇呈现出白色,在川字菜刀的分割下,迅速成为一片片大小均匀且长度一致的薄片。

薄片并不透明,但却有一种肉的质感,轻轻按压很有弹性,且表面相当滑嫩。

水开将片好的猴头菇片放入其中,稍微煮一下。

常规的做法是煮三分钟左右。

这样既能保证猴头菇的口感软嫩,同时也能去掉其中不太好的味道。

但游离带的食材,徐来始终本着稳妥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便多煮了几分钟。

大约十分钟的样子。

这样操作下来的猴头菇,会稍微显得有些老,牙口不好的人搞不好还吃不动。

好在这些是给战士们吃的,大家的平均年龄都不到三十岁,稍微老一点也不碍事,都嚼得动。

煮好之后需要放入凉水中过凉,这样会使得猴头菇吃起来更加有韧性,其口感会像是在吃太岁一般。

与之前炸平菇一样,过凉之后的猴头菇也需要拧干水分。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待会儿烹饪的时候更好的吸收汤汁,更加入味。

一道菜好不好吃跟食材入不入味有着很大的关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美食复苏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