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沈家的名声。”
“那你为何不上报?”
“都是拐弯的亲戚,我也是怕生了和气?”
“和气?他们这做派和气吗?是土匪还差不多吧!”路女官冷斥,“冯掌柜,你要搞清楚,这铺子是乡君的,不是沈家的,王家是二爷的外戚,不是乡君的,乡君没有理由供着她们,你明白吗?”
冯掌柜连连认错。
见他态度不错,路女官目光转向大众,“要是你们遇到这样的人,你们受得了吗?”
肯定受不了。
众人纷纷摇头。
“铺子里卖的东西很贵吗?”
不贵!
素的玉晶卷一文钱一条,肉的两文钱一条,价格跟包子差不多,却比包子好吃多了,他们也经常来光顾的。
就是鲜花饼比较贵,一斤十二文,但味道是真的好。
豆腐花做的也比别家嫩、甜;蒸糕也是松软好吃。
总之,铺子里的东西,每一样都是良心。
“花个一文两文,能让他们倾家荡产吗?不能!可偏有些人就是想白吃白拿,为自己的恶行找各种借口。”
路女官说,“吃东西给钱,是不是天经地义?
方才你们也看到了,叫他们给钱,他们就跟我们攀亲戚,按照他们的逻辑,大家还要不要开店了?
毕竟,谁家都有很多七拐八怪的亲戚,个个都不给钱的话,这店不得关门大吉?”
众人赞同的点头,也有人忍不住发表两句:
“最讨厌这种占便宜的,明知道人家是做生意的,还过来白吃白喝,你说她,她还到处说你的不是,我呸……有这种亲戚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
“就是,谁家的东西都不是大风吹来的,她要是大气,应该让别人去吃她家的,而不是吃别人的。”
也有人觉得不妥,“可也不至于把人打了吧,也就一两文而已。”
“那是一两文钱的事情吗?”有人呛道,“你那么大方,咋不把家里的银子分给大家花花,也就几文而已。”
“这怎能一样呢?”那人反驳,“我的银子,凭什么分出来?”
“那他们凭什么白吃白喝,难道我们的东西不需要付出汗水,是大风刮来的不成?”
“我可没那么说!”
“那你什么意思?白吃白喝还有理了是吧,也不想想,飘香包子铺是怎么关门大吉的,还不是丈母娘整天不干人事,三天两头就带一众不相干的亲戚来白吃白喝的给闹垮的。”
“对哦,那女婿最后受不了直接休妻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干脆在店里坐下。
掌柜见情势一边倒,很会来事的提了一句,“大家站了这么久,要不要来份玉晶卷先垫垫肚子?”
众人有八卦要聊,也不在乎花那两文钱,便点了几样吃的。
一时间,店里坐满了人。
事情解决后,路女官离开了店铺。
“乡君,事情已经解决。”
明珠临窗而立,眺望江上的粼粼波光,一边听着路女官汇报,得知是王母作妖的时候,眼底一片冷色。
“不是早让人盯着她们吗,怎么没人上报?”
见路女官不吭声,明珠脸色更冷,“身为女官,类似的事情你是不是应该及时了解动向,随时向我汇报?”
“是奴婢疏忽了,请城主恕罪!”
“再有纰漏,你们自行下去领罚。”
“谢乡君开恩。”
“退下!”
雅间恢复安静,明珠抬手按了按太阳穴,在想怎样才能快速提高属下的业务水平。
路女官个人能力不错,但统筹方面差点火候;金卫长武力值不算突出,管理方面还行,但距离优秀还有一段路要走。
至于各房掌事,参差不齐,勉强能用。
此次处理王家之事,路女官做的不错,只是……
想起王氏在石头城的所作所为,明珠脸色骤冷,转身端起桌上茶杯喝了一口,便骑马回了锦绣村。
刚进门,便闻到一股香味。
江氏见闺女回来,连忙吩咐道,“明珠回来了,快叫林嫂再炒两个小菜。”
丫鬟下去了,回来的时候,端着一煲萝卜排骨汤。
“冬吃萝卜夏吃姜,天冷了,多喝点萝卜汤对身体有好处。”
杨氏拉着明珠上桌,“饿了便先吃点,你爷他们正在更衣,很快就来。”
说罢,动手给明珠盛了一碗汤。
汤是砂锅煲的,很入味。
“奶奶和娘亲也喝。”明珠分别给杨氏和江氏盛了一碗。
见两人穿的单薄,便道,“奶奶,不是刚做了一批冬衣么,你和娘亲怎么不穿?
现在天冷,穿新的才暖和。”
十月的天气,不算冷,却是容易得风寒。
江氏开口,“那些料子矜贵,又容易脏,等空闲了再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