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大早,鱼肚微微一白,炊烟袅袅起,满营无声!
待得鼓声一起,仿佛天地之间都带着一种背景噪声,轰轰隆隆,风并不呼啸,但也吹得旌旗来去飘动!
满打满算,燕京城外的宋军,十七万之多,包括米擒,包括跟随而来的草原诸部。
来去的宋人民夫,有七八万,有人去有人来,走在路上的民夫数量更多,燕云当地征召的民夫,也有七八万。
如此一加,三十多万人,都在忙碌!
无穷无尽的多!
宋人一动,燕京城池,也就炸开了锅,四处皆是走动之人。
无数人拿着刀枪弓弩挤上城头,城头上也在冒烟,翻煮是滚油。上上下下的人搬着檑木滚石之类的重物……
四处的百姓也帮着搬运箭矢或者擂木滚石之类,也有人在拆卸门板当做担架之类的用处,有人在组织妇人运送清水以及蒸煮饭食……
耶律乙辛,在守城这件事上,那真是不敢有丝毫懈怠,组织能力上也毋庸置疑!
城池外,鼓声四面八方,号角连连,狄咏这边的组织,是不知多少次的演练才达到了今天的效果。
攻城一起,人如蚂蚁,人群之中,还要给马匹车架留有来去的空间,别看这点小细节,皆是要提前规划好,还得演练,否则立马一片大乱。
火炮往前推,猛轰城头,八牛弩也推到护城河边不远,不断与城池上的人对射,弓弩手推得更近……
这些都是掩护,然后就是无数的马匹车架载着箩筐麻布袋之类的东西,装满了土石。
填护城河这件事,不是要把所有的护城河都填平,只是要在河道上填出通道即可。
护城河水,流速极慢,而且,还有许多长年淤塞并未及时疏通,导致许多河段本身而言就不深……
为何如此?去看看汴京的护城河就知道了,除了繁忙通船只的河段,其他地方,多也是如此!
什么叫作承平日久?什么叫作靡费不堪?
就在于这些事能拖就拖,能不做就不做!为官之人,都进入了一种懈怠之中。
辽宋,某种程度而言,显然真就是一回事!
不深的地方,就填!深的地方要想打开通路,就得架桥。
架桥这件事,其实也简单,但也不简单,冒着箭雨,在河道里打入木桩,然后依托木桩来建桥板……
但凡要架桥的地方,必然有众多火炮来掩护,不断往城头上射击,压制城头上的箭矢。
宋有八牛弩,而今辽人的床弩也是不差,箭矢一出,二三百步之外,透甲不说,还能贯穿人体,把人钉死在地面上!
这种场面,相当恐怖!
但那鼓声,那提着刀的督战队,更是骇人,催促如同催命!
攻城还远未开始,还只是解决护城河的问题,已然就激烈无比。
城头上的辽人,在火炮与箭矢之中,却依旧冒死反击,给宋人带来不小的死伤!
耶律乙辛甚至时不时还亲自上城墙督战几番,他看了一眼,也就知道狄咏在做什么了,额头上的皱纹也就凝在了一起。
真如狄咏所言,他在做两手准备,并不全部把希望放在他耶律乙辛一人身上。
耶律乙辛也在想应对之策,那些填出来的通路,实在是教人头疼,那些架设的木桥,多少是有点办法的,比如半夜派人下城,用火油把木桥点起来……
但显然木桥一旦建好,宋人必然也会防备这些事……
狄咏的防备之法,耶律乙辛也能想到,那就是把工事往前挖,把深沟坑道挖到护城河边,然后让士卒藏在坑沟之中守夜,但凡听到城墙处有异动,立马从沟坑里箭雨伺候!
唉……
聪明人有聪明人的烦恼!
那些填起来的通道,到时候再铺一下木板,必然过的就是大型的云梯车、轒轀车之类……木桥,自然多走的是人!
远处,甚至还能看到宋人准备了许多小小的木船,宛如大盆,一个船最多就能坐下三四个人,这些船到时候自然也会放了护城河里……或是渡人,或是救援落水的士卒……
准备的真是足够充分!
宋人的投射能力实在是太强了,要临时组装的投射车竟是送到了头前来,正在组装,要不得片刻,大石头必然也要往城头上倾泻!
床弩,强弩,硬弓,火炮,却也不忘了石砲……
这狄咏,实在是……
围城这段时间,这些宋人,真是一刻都没有闲着……
耶律乙辛看了一会儿,下了城墙,坐在墙根处,面上皆是担忧……
许久之后,甚至还能听到城外宋人惊喜的呼喊:“这条路通了,这条路通了!”
还有人呼喊:“快快往两边拓宽一些,不够宽!土石继续往这边来!”
这呼喊之声有多近?三五十步而已!有宋人已经从河面越过来了,就在城池下面。
好在,宋人也没有带长梯,也并未想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