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伏完提出来的问题,也是在场所有人都很关心的问题,贾诩没有擅自回答,而是看向了陆川。
陆川微微点头,然后外面就有三名士兵各自捧了一个木匣子走进来,放到了众人面前。
贾诩笑着看向伏完,“国丈大人,这三个木匣子里的东西,可以很好地解答你的疑问。还请国丈大人亲自打开。”
“我来打开?”
伏完看着这三个木匣子,内心突然有些不安,但是想到如今的处境,他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硬着头皮走上去,将最近的木匣子打开,然后发出一声尖叫,连续后退了好几步。
木匣子内,竟然是一颗人头!
虽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木匣子里装了不少盐,人头看起来还算完好,正是难楼。
众人也凑上去看了一眼,但他们并不认识难楼,没有太多的反应。
伏完看着贾诩,“贾大人,这是?”
“难楼的人头。”
“难楼的人头?”
伏完重复一遍,内心的惊慌下去了一些,又看向另外两个木匣子,“那这两个?”
“蹋顿和苏仆延。你可以打开看看。”
伏完点头,稳定一下心神,将另外两个木匣子打开,里面果然还有两颗人头。
只不过蹋顿和苏仆延都是在战场上被杀的,坠马之后遭到了一定程度的踩踏,就连他们的脑袋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所以看起来血肉模糊,很是吓人。
如果不是陆川用了大量的盐来保存,这三颗头颅怕是早就臭了。
贾诩说道:“诸位都看到了,这就是蹋顿、难楼和苏仆延的人头,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证据可以证明陆大人的功绩吗?”
众人摇头,如果这三颗人头是真的,那陆川开疆拓土的功绩就是真的。
他们谁都没见过蹋顿三人,不敢确定这就是真的,但想来陆川也不会在这么大的事情上开玩笑,要不然陆川的名声就彻底臭了。
贾诩看了看众人的反应,知道他们不敢质疑,也不会质疑,这才命人将蹋顿三人的头颅拿下去,继续说道:“接下来还是说回袁绍。
袁绍从邯郸败退之后去了柳城投靠蹋顿,不过袁绍在最后关头醒悟,没有勾结蹋顿南下劫掠,而是选择了自杀,所以陆大人才没有对袁氏赶尽杀绝,而是留了袁绍幼子袁买一条性命。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四世三公的袁氏,如今只剩下袁买一个幼童,和覆灭也没什么区别了,所以陆大人消灭袁绍的功劳,也是毋庸置疑的。
国丈大人,这次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伏完摇头,他还能有什么问题?
曹操、刘备和吕布都已经投靠陆川了,就连袁绍都败了,所以这天下还有谁是陆川的对手?
以陆川如今的实力,别说宴请群臣了,就算是强行废立之事,也没有人敢说半个不字。
当初董卓的实力比之如今的陆川还远远不如,不一样废了刘辩,立了当今的天子?
如今伏完要关心的是,陆川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天子应该怎么封赏?
或者说,陆川想要什么?
他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曹操?
从目前陆川的做派来看,他成为第二个曹操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刚才那名官员的血都还没有干呢,谁敢认为坐在主位,没说什么话的陆川是个好说话的人?
贾诩又看向众人,“你们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在场众人连连摇头,“没有了。陆大人劳苦功高,是我们眼拙,竟然对陆大人心生不敬,实在是罪过。”
贾诩满意地点点头,“既然大家都没有问题,也都认同了陆大人的功绩,那么就请大家商量一下,陆大人立下如此天大的功劳,应该如何封赏?”
伏完心里咯噔一下:终于来了!这才是陆川的真正目的!
其他人也在暗中交换眼神,但谁都不敢轻易开口。
陆川立下的功劳太大了,根本不是寻常封赏能满足的,所以封赏小了肯定不行,但封赏太大,陆川必然会成为第二个曹操,他们都是汉臣,谁敢开这个口?
除非他们之中有人已经暗中投靠了陆川。
贾诩早就料到众人不会轻易开口,也不着急,而是开始点名。
“国丈大人,你位高权重,也能领会天子的心意,不如就请你来说说,如果天子知道陆大人的功绩,应该怎么封赏?”
“这……贾大人,天子圣意绝非我等可以揣摩,我又怎么敢随便开口?”
“也对,天子高高在上,圣意不是我等能够揣测的,那就请国丈大人说说你的看法吧。陆大人立下如此功绩,总不能一点封赏都没有吧?要不然这件事传出去,天子要如何自处?”
伏完心里没底,只好转移注意力。
“陆大人功劳太大,我也不敢轻易开口,不过今天文武百官都在这里,不如就请大家伙一起商量一下,贾大人觉得如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