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好,母亲又一直劳累,所以老两口一直没怀上孩子,捡了谢歪脚后一直当作亲生儿子来养活。
谢歪脚长大些的时候才慢慢显示出来是跛脚,但二老依然将他当作宝贝,走到哪里背到哪里,捧在手心的不小心掉了,含在口中又的化了。
老两口家无余财,但还是拼了命供儿子读书。
谢歪脚在学堂的时候得的名字,谢歪脚。
他的乳名叫小宝,私塾先生又给他娶了个大名叫做谢必实,但两个名字都没人叫,从那以后所有人都叫他谢歪脚。
谢歪脚脑袋机灵,读书却不成。
私塾先生说他也只能教会谢歪脚识字,但写文章的话,先生教不了。
谢歪脚父母年迈之后,开始给他张罗了一间面摊,谢歪脚因为腿脚不方便,本就干不了别的,一直在兢兢业业地经营着面馆。
谢歪脚因为小时候在雪地里冻的时间太长了,落下了一些病根,他今年已经二十岁了,但肚脐一直都没能治好,都是不好不坏的,天晴下雨交替的时候经呈黄水儿。
因为这个病,小镇内的佃户基本不会去谢歪脚的面摊吃饭,乡下人也有一些讲究,觉得不干净。
镇里有人用这个打趣谢歪脚的时候,谢歪脚经车:“翻过垭口就挨着伴儿了,大舌头吃肥肉,谁也别说谁。”
那些人总是会吐几口浓痰表示晦气,岂不知正应了谢歪脚的话语。
他们不知道,谢歪脚从来不在摊子边上吐痰∮头抠肚脐眼这种事,他在摊子前,也是从来不干的。
小镇经承很多没什么钱的游侠前来游历,他们经偿谢歪脚的摊子上吃饭,因为那里便宜,量又足。
只要有江湖人来了,谢歪脚都会向他们打听江湖事,如果有人愿意说了,谢歪脚还会少收他一两文铜钱。
谢歪脚后来想想,他和父母商量之后又在隔壁买了间铺子,做起了客栈生意。
因为谢歪脚会做人,又会做事,好些门可罗雀的摊上老板就开始攻击他,开头那些说他抠肚脐眼的流言,本来就是没有的事,日久天长之后自然不攻自破,现在又有新流言了。
腰挂长剑的中年人打听谁是谢歪脚的时候有几人说了,还有几人装作壮士割腕一样,好似下了很大的决心才说了一句,“谢歪脚肚脐眼漏气,我们经常看见他坐在摊上扣肚脐眼,满是黄水的手洗也不洗就开始和面。”
七嘴八舌,中年人又听见有人说前几天程家寡妇去谢歪脚摊上买面条,亲眼看见谢歪脚摸了程家寡妇的下面,然后又开始和面,同样不洗手。
中年人身边又围了几个人,有人说看见谢歪脚站不稳,好几次摔进汤锅里了。
后面又有人接着说谢歪脚脚跛,行动不便,自己不能上山砍柴,也舍不得浪费柴火再烧一锅水,那锅水他还留着给客人下面条。
最后有个人说谢歪脚为了节约,用耗子肉代替肉丝,还狗眼看人低,给人的刀削面薄一片厚一片的,薄的煮了稀烂,厚的还没熟,他就是昧着良心做生意,怪不得遭了天谴,天生脚跛。
中年人有些好奇一个跛脚年轻人怎么会被这么多人打击,这个小镇应该也不超过一千人呐,怎么有那么多人说跛脚年轻人的坏话?
中年人对身后的七嘴八舌不管不顾,开始在小镇中找那个叫谢歪脚的年轻人。
小镇很小,小到没有统一的街道,各家房屋交叉错落,没有规矩,中年人基本是一家一家地问,到了大半夜才找到了那个已经冷清的面摊。
一身灰色衣衫的谢歪脚见到有人光临他的面摊了,一瘸一拐地跑出来招呼客人。
中年人盯着谢歪脚看了很久,看到谢歪脚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谢歪脚率先开口道:“本店有杂酱面,酸菜面,麻辣面,刀削面,清汤面,不知老爷吃点什么?”
中年人回神一笑,算是为刚才的事表示歉意,中年人说道:“来一碗清汤面,多放葱花就成。”
谢歪脚应了一声,到锅头灶边忙活去了。
谢歪脚经营面摊也有两三年了,说见过世面什么的也谈不上,但中年人这种打扮的游侠,他见过很多,只是那些人大多都看不上他的面摊,不会落脚。
谢歪脚端上了热腾腾的清汤面,自个儿搬了个凳子坐在中年人旁边,打听道:“这段时日,也不知道外边发生什么了。”
中年人将将面条和了又和,吃了一口才笑道:“也没什么国家大事,只是发生了几件小事而已。”
谢歪脚手里剥着蒜瓣,衣兜里都是蒜皮,轻笑道:“老爷知道啊,那给我说说呗!”
中年人端起弘沿着边上喝汤,满意之后笑道:“要从几年前说起了,玄空山上有个老和尚坐化了—露山上有个老道士天天看雪,还没看够就死了〗上又有了几个难缠的年轻人~子爷要和直虞王争皇位了。”
中年人突兀地说了几句之后,好奇地问道:“那个,你知道曾经的太子爷死了呀?”
谢歪脚轻笑,颇为自负,“小店热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