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战争,有不一样的特点,主要就是真有两军对垒的模样!
要么,一方避而不战,拖家带口而走。走得慢被人追上,就是掩杀追杀,常常一败涂地,走得快,那也就走了。
要么,一方来打,一方去迎。这种情况下,就好像约定一般……
双方游骑斥候不断来往……
双方大军慢慢接近……越来越慢……
蓝天白云之下,两处山岗坡道,面对面,排列起来……
铁甲,马匹,旗帜……
一眼望不到边,整军,对峙。
没啥花里胡哨的!也难以伏击,也难有什么阴谋诡计……
只有战法的区别……
在这里,你想临时扎营寨都难,因为常常没有那么多树木让你去砍伐……中原来的大军,常常只能用车架围成一圈当做阻碍,比如昔日卫青就是这么干的……当然,这多少是有些被动的打法。
草原对垒,最常用最有效的战法,就是中军对顶,两翼包抄。就这一个战法,从汉匈打到蒙元。
狄咏如今,有这份自信,首先,他还并没有真正深入草原。
其次,他对如今麾下的军队,乃至军队的军械,都有信心。
最后,对面的敌人,实在是不强。
狄咏要打,就是那三四千的辽人铁甲而已,其他人,不过都是乌合之众罢了!
狄咏也知道,辽人那三四千铁甲,必然是用来对顶的中军。
狄咏这边,用来对顶的中军是那跃跃欲试的刘法,一万骑,左右两翼,各一万骑,等待出击。
也就是说,狄咏身边,摆开的阵势,就是三个骑兵集团。
对面辽人军队,其实在数目上是更多的,沿着草岗坡道,一字排开,当真一眼望不到边,但那马背上的人,多是灰灰黄黄,大多没有金属光泽。
今日狄咏,已然戎装在身,一身铁甲包裹紧密,他也要冲阵,当然,他不是在头前,而是在无数军汉的簇拥当中。
这不是犯险,反而留在原地是犯险,这种战场,就得随时跟自己的军队在一起,军队到哪,狄咏就得到哪,这才安全。
因为这里,没有城池堡寨,更不能大军都上了,主帅还落单。要么,狄咏就不到这里来,在百里之外等着消息就是……
狄咏左翼,折克柔,狄咏右翼,吴睿。
再看对面!
萧罗定然也在阵中,与那三四千辽国铁甲在一起,铁甲之后,还有五花八门的各部之人,左右两翼,也还有两个骑兵集团,不用说,达旦人就在两翼……
这种基本阵势,是很难随意改变的,只要对面是这个阵势,你就得是这个阵势,换句话说,如果你是这个阵势,对面也就一定得是这个阵势……
否则,但凡有个大聪明自以为是,就不用这个阵势,必然被敌人把两翼打穿,阵型大乱,一败涂地。
对峙,继续对峙……
这是一个紧张的过程,所有人都紧张,手心冒汗,口干舌燥……再勇敢的人,依旧如此……
天气不热,甚至还有几分微凉……
风若一起,更显几分冻人……
狄咏身旁,有一个人着急不已,头前战前会议,他实在是没有资格参加,也不敢随意去打扰,而今,临阵在前,他再也不能不说了。
“太傅在上,还请容许小人请缨,往最头前去战!”梁乙埋在马上拱手弯腰低头。
狄咏随声回头看了一眼,亲卫梁乙埋……
狄咏没有什么其他反应,只是手一摆:“你去!”
“拜谢太傅!”梁乙埋一行礼,打马就走,飞奔而去。
狄咏微微皱眉,似乎也感受到了什么,这小子,想立功,真想立功,生死度外,就想立功。
其实,狄咏是喜欢的!
正是两军大战之际,要说狄咏不紧张,那是假话,梁乙埋这种阵前请缨的事情,会莫名给狄咏多几分鼓励鼓舞。
对面萧罗,也是一脸紧张注视着宋人大阵,这是他出道至今,第一次真正面对如此军容的敌人,铁甲之多,不可胜数。
是的,铁甲这个东西,它就像……就像什么呢?就像是一支军队精锐与否的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
着铁甲者,必精锐!
没有例外!这是一条铁律,历朝历代,铁甲是精锐,没有例外!铁甲军,甚至就是历朝历代精锐军队的代名词!
也可见古代军队的两个细节,一,铁甲在任何一个时代的军队中,都是少数。二,铁甲,真的贵!
一套铁甲,足以打造十几柄兵器,比如一杆长枪,二三斤铁足以,一柄腰刀,四五斤铁正常,七八斤就已然用料十足……而一套铁甲,至少五十斤上下……若是都换成兵刃,装备二十杆长枪都够了。
为何狄咏如今,铁甲这么多?
钱!历朝历代史无前例的军费开支!一是这大宋真的富庶,二是狄咏大权在握之下的不管不顾,三来自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